如果我们不到寺院去礼拜,而且对僧,包括僧团也不进行护持。实际上从某个角度,你的三皈依已经破了一个了,成为两皈依。就皈依佛、皈依法,没有皈依僧,成了二宝弟子。二宝弟子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你的三皈依戒体就很容易失掉了,也失掉了三皈依的利益。
2023-03-13
在学佛之后。很多道友总感觉自己所学的不够。了解的不够透彻。经典看的不够丰富。以念经来说,念一部经嫌少,念
2023-03-13
当意识一跑掉之后,数量就记不下去了。你就知道:哦,我跑了。跑了就会拽回来。所以如果你能够一到十,再从一到十,能够记得清清楚楚,那么你的意根,就被这个记数的木桩子,把它绑住了。
2023-03-11
佛法有三个层次: **层是诸恶莫作,就是世间有烦恼的这一层是比较低的。 第二层是众善奉行,善永远比恶
2023-03-09
在学佛道路上,应该怎样看待家庭?如果找一个伴侣,是否会影响修行?有家庭的人,为了修学佛法,是否应该放弃伴侣?
2023-03-09
当我们对念佛法门和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建立起了一定的信心之后,我们就要开始发愿。“发”是激发、激活的意
2023-03-09
我们学习佛法的人,对於安放经书的常识应该知道。譬如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无论是哪一部,我们应该看着这一切经典比我们的生命更重要,看着这一切经典比任何珍宝更重要。《金刚经》上说:「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所以经典是佛的法身所在处。
2023-03-09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就包括摄善法戒,要广修一切善法,三皈五戒十善、八正道、四谛十二因缘、四无量心、四摄六度都叫做善,一切善法都包括在里头。
2023-03-07
经常有很多不明就里的人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高僧大德还会生病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有三种可能
2023-03-07
家中佛堂的设立,是遵照佛陀的遗教,可在家中礼佛及早晚课诵。以示生活中不忘佛陀的教诲。
2023-03-07
念通, 默默感应默默中; 直至山穷水尽处, 逍遥法界任西东。 刚才所说偈颂,大家能否了悟其中的真义?
2023-03-07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有情轮回生六道。犹如车轮无始终。或为父母为男女。世世生生互有恩。如见父母等无差。
2023-03-06
居士有收获,有财物以后怎么办呢?要把它分作六分: 一分用于吃饭,发工资以后要留下饭费。 一分作田业,
2023-03-06
阿弥陀佛光明妙德不可测度、超情离见,具有很多不可思议的感应。诸如,为什么临终阿弥陀佛会来接引呢?为什么念
2023-03-06
顶礼主要是对治傲慢。人都有傲慢这些不好的习气,若是有傲慢心,不会有任何进步。傲慢的人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毛病,另一个是看不到他人的优点和功德。这样,你永远无法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好的习气,也学不到他人的优点和功德。
2023-03-06
我们一讲到禅修,就会想到在禅堂里面两腿一盘,监香师父扛着香板走来走去。各自闭目用功,或者数自己的呼吸、或
2023-03-06
有三个愁容满面的信徒,去请教无德禅师,如何才能使自己活得快乐? 无德禅师:“你们先说说自己活着是为了什
2023-03-06
一句弥陀法中王,杂乱纷飞也无妨;万里浮云遮天日,人间处处有余光。
2023-03-05
问:堪布您好,我听说您特别重视持戒,而我平时的工作中很难不应酬,这样还能作您的弟子吗?
2023-03-05
阿育王(Asoka,或译为阿输迦王,或意译为无忧王)是西元前三世纪摩揭陀国的国王。他的祖父是印度古代著
2023-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