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帐号登录: 注册 登录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人间弥勒圆寂日,秀峰寺迎来一年一度的庙会

 二维码 2

豸屏山二首

(清.余华)

松屏缺处露僧楼,石磴盘空出树头。

策杖登来刚梵午,一声清磬逐云流。

只因松顶结禅房,胜境人呼小武当

最是年年上巳日,如云士女共焚香。

  从此诗看出,庙会期间,香客如云,断非夸张。诗中所指的“上巳日”便是农历三月初三日。龙真武山秀峰寺庙会的习俗沿袭至今,成为信徒与当地民众每年例行的盛事。去年因疫情原因,寺庙三月三并未对外开放。今年的三月三,善信早早地自发来山礼佛朝拜。

    4月13日下午,定亮法师在秀峰寺斋堂为庙会义工做开示。在开示中他提到了义工相处过程中要慈悲包容,修行是修自己而不是修别人。如果一边做义工,又一边说是非,那就是一边修一边漏,毫无功德。

    他还提到,义工们要致力于成为正信、正言、正行的居士。以前社会上所学的都是“争”,佛法教导我们的是“让”。考虑别人才能成就自己。诸佛菩萨的成就都是在利益众生的基础上的。我们利益帮助别人就是结善缘。

    疫情防控不能松懈,查看绿码测体温的义工特别忙碌。

义工身影


关于三月三

    农历三月初三是布袋和尚坐化日。

    说起布袋和尚,大家最熟悉的就是他的大肚和笑容,还有他背上的口袋。他被奉为弥勒菩萨的化身。传说在五代后梁时,奉化地区曾出现过一个有名的“布袋和尚”,他常把人随时丢弃的废物,拾起来放进袋里,同时又对人说:“有时备无时,无用比有用。”有人笑他的布袋是垃圾袋,他却又笑又比的说:

我有一布袋,

虚空无挂碍,

展开遍十方,

入时观自在。

    背着的袋子既象征福德又象征烦恼。把袋子拿起就是烦恼,放下就是福德。所以他在世时经常警示人说:“还没放下吗?没放下只好背着走了”。据宋《高僧传》记载,弥勒应化的布袋和尚于后梁贞明三年农历三月初三圆寂。

    让我们一起学习弥勒忍辱、乐观、慈悲的精神。学会忍辱,化干戈为玉帛;学会乐观,转烦恼为菩提;学会慈悲,广结善缘、利人利己。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

123gAU4_wQ.jpg未标题-1.jpg